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76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33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 modified method of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SPD) entitled constrained groove pressing-cross route (CGP-CR) was introduced for imposing a high magnitude of equivalent strain of about 2.32 per pass on the sheet form samples. The major benefit of this improved route compared to previous common route was the more homogeneity of strain in the rolling (RD) and transverse (TD) directions of sheets. In this study, low carbon steel samples were used for examination of evolutions i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during SPD via CGP-CR process. Mechanical properties improvement were measured by tensile and macro hardness tes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GP-CR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ensile strength; and also, yield stress and hardness of as-received low carbon steel samples were improved up to about 100% after two deformation passes. Also, high magnitude of inhomogeneity can be observed in hardness distribution through first pass of the process which diminishes in the subsequent passes.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s during process were monitor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observations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nitial ferritic microstructure with grain size of about 30 μm was refined to a 225 nm cell structure after two passes of CGP-CR process.  相似文献   
42.
微塑料对环境微生物的毒性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生长曲线测试、活性氧(ROS)生成、无机氮转化效率和塑料添加剂检测,探究了聚酰胺(PA)微塑料对典型环境微生物—大肠杆菌和脱氮副球菌生长的影响.PA微塑料对大肠杆菌的毒性与其浓度呈正相关,高浓度PA(100 mg·L-1)微塑料对大肠杆菌和脱氮副球菌的生长均产生了显著抑制,胞内ROS提升水平分别为20.4%~29.2%和82.5%~212.7%.高浓度PA微塑料虽然抑制了脱氮副球菌生长但不会影响其脱氮性能.塑料添加剂检测结果表明,在高浓度PA微塑料暴露下塑料添加剂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有溶出并被脱氮副球菌吸附的可能.未来应进一步关注微塑料对环境微生物的影响及其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系统研究前驱体聚合反应时间对PI膜及其碳化、石墨化后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 通过调整聚合合成聚酰胺酸(PAA)溶液过程中的反应时间,制备石墨膜前驱体聚酰亚胺(PI)原膜,将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得的PI膜进行碳化、石墨化处理,得到高导热率石墨膜。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仪和LFA激光闪射仪对制备的PI膜、碳化膜及石墨膜的微观结构和热导率进行检测。结果 随聚合反应时间的延长,PI膜酰亚胺化程度和石墨膜的石墨化程度及导热性能先增高、后降低。反应时间为3 h时,制得的石墨膜结构致密,石墨片层取向性好,导热性能最好,热导率可达765.2 W/(m.K)。结论 PI膜前驱体聚合反应时间显著影响PI膜酰亚胺化的程度和有序度,进而影响石墨膜的定向性和导热性能。  相似文献   
44.
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系统分析梳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地膜残留污染的特点及防控技术对于该技术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情况、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防治技术。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膜用量及覆盖面积一直呈大幅度上升态势,年增长率在8%左右,1991—2011年20年间,地膜使用强度增加了3~10倍,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总体上,北方省区的地膜使用强度大,增长幅度快。地膜覆盖应用作物也从经济作物扩大到粮食作物,应用面积最大作物依次为玉米、蔬菜、棉花、烟草和花生等。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危害。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残膜污染,残留量一般在71.9-259.1kg·hm-2。西北地区是残膜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残膜量远远高于华北和西南地区。残留地膜大小和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片状、蜷缩圆筒状和球状等,在土壤中呈水平、垂直和倾斜状分布。目前,我国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技术滞后,人工回收是普遍和主要的回收形式,其他防治技术如机械回收、节约型地膜应用、生物降解地膜尚未较大规模应用。当前,为防止地膜残留污染进一步加剧,急需修订完善地膜标准和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可回收性;推广节约型地膜使用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应性研究,促进技术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5.
长期覆膜条件下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地膜覆盖是农业生产中保障粮食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为明确长期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采集4个不同覆膜年限的农田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探讨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其对微生物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覆膜对土壤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降低真菌多样性;长期覆膜使土壤细菌酸杆菌(Acidobacteriota)和真菌被孢霉菌(Mortierellomycetes)物种丰度降低,增加土壤放线菌(Actinobacteriota)物种丰度.长期覆膜可以使土壤富集细菌中的芽孢杆菌(Bacillus)和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aceae),及真菌中的肉座菌目(Hypocreales)和曲霉菌(Aspergillus)等有益微生物菌群.然而长期覆膜使土壤真菌共生网络变得简单而脆弱,其关键物种仅有子囊菌门中的粪壳菌目(Sordariales)中的未知菌属一种,因此对农田土壤生态环境带来潜在风险.本研究为深化了解长期覆膜对农田微生物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骆苑蓉  钱义谦  齐雅楠 《环境科学》2022,43(11):4869-4875
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塑料制品的使用量急剧增加,由此产生的大量废旧塑料垃圾在环境中裂解形成粒径更小的微塑料(<5 mm).由于微塑料结构稳定,分布广泛且生物可利用性低,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已经逐渐成为对海洋生态和环境造成巨大影响的重要污染物.近年的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中存在一些能降解这些难降解微塑料的微生物,微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且对环境扰动少,在微塑料的去除中具有很好地应用潜力,但亦有一些局限性.综述了环境中数量最多的聚乙烯微塑料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现状,着重探讨了降解效果和量化方法.基于微塑料生物分解效率普遍较低的现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还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47.
地膜覆盖对稻-油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位于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内的稻-油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覆膜和对照(不覆膜)处理下稻油轮作CO2、CH4和N2O排放特征进行了为期1 a的原位观测.结果表明,稻-油轮作农田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且2种处理下这3种温室气体的季节变化模式相似.覆膜处理下稻-油轮作农田全年CH_4排放量为(46. 14±13. 40) kg·hm~(-2),相比于对照处理下的(18. 61±2. 05) kg·hm~(-2),提高了147. 93%(P 0. 05),但覆膜对CO_2和N_2O的排放影响并不显著,覆膜及对照处理下CO2年排放量分别是(-47. 54±2. 11) t·hm~(-2)和(-47. 60±2. 19) t·hm~(-2),N2O年排放量分别是(18. 94±4. 74) kg·hm~(-2)和(23. 14±3. 68) kg·hm~(-2).覆膜和对照处理下GWP值分别为-41. 16 t·hm~(-2)和-40. 95 t·hm~(-2),表现为大气温室气体的吸收汇,但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8.
郭怡婷  罗晓琦  王锐  陈海心  冯浩 《环境科学》2022,43(5):2788-2801
为探究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布设了普通地膜覆盖(PM)、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BPM)和无覆盖(CK)这3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仪法监测了2018~2019年土壤CO2、 CH4和N2O的排放通量,并用水分利用效率(WUE)、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和净生态系统经济预算(NEEB)指标评估覆膜对作物产量、农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PM和BPM增加了玉米季土壤CO2的排放,PM处理下CO2排放总量高于BPM处理(P>0.05).PM和BPM处理均能够显著减少土壤对CH4的吸收,CH4的年吸收量较CK处理分别减少了42.0%和24.2%(P<0.05).与CK相比,PM和BPM增加了小麦季N2O排放总量(P>0.05),而显著降低了夏玉米季N2O排放(P<0.05).覆膜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  相似文献   
49.
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光催化技术可利用太阳光能对水体中的多种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光催化技术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资源,氧化能力强.适用于广谱有机物,能使难被一般氧化剂氧化、又难生物降解的污染物降解.是当前太阳能利用及水污染控制方面开辟的前沿领域.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本文以溶胶-凝胶法、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煅烧沉淀法等多种方法制备光活性二氧化钛膜。  相似文献   
50.
地膜覆盖栽培防御东北玉米冷害和霜冻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防御东北玉米低温冷害和霜冻害,在吉林东部开展了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试验,进行了农田小气候、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比观测.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是防御冷害、霜冻的高效实用技术;该项技术使播种至营养生长期内耕层地温晴天提升3~5℃,阴、雨天气提升1~2℃;可增加积温180℃*d以上,从而使成熟期较相同品种的对照组提早半个月左右.使用该技术,能使作物提早成熟,防御冷害和霜害,可采用较常规播种的生育期长15d、所需积温多200℃*d左右的偏晚熟品种;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45%和40%左右,并可以提高玉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